
北京文化硅谷创立于2008年,是沃德文化硅谷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在党和国家及北京市、房山区各级党委、政府关怀支持下开发建设的综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复合体,计划用地2400亩,计划投资100多亿元,拥有全国机柜总量最大的数据中心、以汉字数字化文化体验馆为中心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国家标准鼎九矩阵图码保真溯源体系和百城万婴幼儿早教平台等四大核心项目。
近年来,北京文化硅谷秉承“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环保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的发展理念,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大力实施文创产业信息化、规模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创新,品牌价值大幅提升,被文化部列入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库,被北京市政府列为2012—2013年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北京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北京文化硅谷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开工70万平方米,封顶40万平方米。076地块配套四星级酒店(建筑面积近49214.20m2)外立面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精装和设备安装及园林、市政施工,酒店式公寓(165049.8m2)已经结构封顶,正在进行幕墙施工。(原大剧场及数据中心情况下面有介绍)一个大型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雏形。
北京文化硅谷地处北京西南的房山区长沟镇,位于京津冀中心区的关键节点,园区的机柜总量约4万个的房山数据中心和围绕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将有利于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文创产业的结合,促进文创园区线上线下互动和文创产业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推动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向高精尖转化,成为三地文创产业强化创新驱动、增强服务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管理、推动成果共享的重要科技支撑。
房山数据中心拟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位于cg-033、cg-034地块内,用地北至云居寺路、南至玉栗大街、西至南水北调线东路、东至金元大街。一期建设规模为102718.83m2,由14栋建筑组成,其中机房建筑面积89891.97m2,可规划机柜12300个;另2826.86m2地下室考虑作为园区辅助配套用房。二期工程位于cg-014 地块3.3万m2,cg-076地块的原大剧场地上8.6万m2,规划机柜13500个。三期工程位于5号地,总建筑面积15.6万m2,规划机柜17600个。
数据中心建设科技含量高,服务对象全部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形成引资引智的洼地效应,促进各种高端要素迅速向房山聚集,从而构成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数据中心也与当前区政府正在全力推动的“中关村南部创新科技城”项目相契合,数据中心可以为入驻科技城的企业提供更为贴心、可靠、高效的数据服务。
据测算,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后可安装机柜数量约4万个,达产后年收入近40亿元,年可直接贡献税收约5亿-6亿元。同时,分布式能源站余热可供北京文化硅谷公用、商用共计约150万建筑冬季及过渡季节供热、夏季供冷使用。根据能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达产后分布式能源站的收入将额外增加2.7亿元,按税率3%估算,一年可间接贡献税收约800万元
测算,本期项目建成后,将至少可以为社会提供至少9492个社会就业机会(含间接岗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将会提供大量的建筑、施工、监理等工作岗位,同时间接带动饭店、商场、娱乐场所以及钢铁、水泥等领域的就业,具有明显的拉动就业能力。
|